新时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近年来,柳江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以乡村振兴、文化扶贫为契机,丰富文化载体,让群众唱主角,走出了一条符合柳江区实际的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让阵地活用起来
柳江区通过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用好阵地,让阵地“活”起来,撬动村民的思想,丰富村民的生活。
目前,柳江区共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91个(含在建),戏台、篮球场、文化活动综合楼各有83个,歌圩8个,农家书屋171家。辖区8个镇都建有达标文化站,每个文化站设有图书室、培训室及各种功能室,均免费对外开放,每天开放平均达5小时,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业务培训、娱乐和休闲服务。自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建设以来,各镇文化站都实现接点建设,先后配备了音响、灯光、器乐、电视机、电脑等设备,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知识工程”、开展文艺辅导、举办文艺培训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柳江区还充分利用与整合现有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戏台、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平台,结合本地民俗和各类节庆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阵地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广大村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化学习和宣传阵地。
让队伍活跃起来
乡村要有村民自己的文艺宣传队,结合地方特色,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精神,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常态化在村活动中心、圩镇展演,让精彩的文化活动常驻乡村,成为乡村“带不走”的文化资源,提高乡村人民的幸福感。
柳江区有文艺队伍近500支,平均每个行政村有2支队伍以上。近年来,各镇的文艺队伍在宣传政策、传播文化方面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村民们不用再像过去那样眼巴巴地等着城里的文艺队伍下乡演出,本村的文艺队伍就能给村民们带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表演。为激发乡村文艺队伍内在活力,近年来,柳江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公益性文化服务,深入开展文化辅导员下基层、辅导员一对一挂点、群文公益乡村行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专业人员、文艺志愿者的作用,采取分片包干和重点辅导的方式,每年组织人员下基层开办舞蹈、声乐、民族乐器、书法、美术等各类培训班,开展舞蹈、戏剧、曲艺、音乐、器乐、节目主持、化妆、舞台服饰等文化辅导,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和文艺新人,打造农村本土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队伍注入活力,切实提高基层文艺队伍素质。
让文化鲜活起来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助力。由民俗风情、传说故事、村规民约等凝聚而成的乡土文化,是乡村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传承,使优秀民间文化鲜活起来,让乡村更具情感寄托,提高村民归属感,让人们记住乡愁。利用具有壮乡特色的山歌会等“接地气”、有独特“味道”的方式,唱“活”优秀文化,唱响发展变化,各路歌友用山歌对唱的方式,唱出对家乡变化的欣喜之情,唱出对好政策的感激之情,唱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老百姓广泛参与的程度。柳江区在组织文化活动和开展辅导工作时,坚持做到面向群众、惠民为本,充分考虑群众的参与度和参与面,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积极探索适合基层需求的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求乐、求知、求技的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开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夯实思想基础。(通讯员 黎海燕)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柳州市柳江区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开展基层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建
荷田碧连天,荷花争相艳;游人花中游,村民笑开颜。这是6月15日发生在柳江区
5月9日,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龙新村龙朝屯的莫桂清来到村委办公室,把代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