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打开销售渠道侧记

“媒体+电商” 让葡萄插上翅膀

  “媒体+电商” 让葡萄插上翅膀

  ——三江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打开销售渠道侧记

  村民李金佑在自己家的葡萄园内采摘葡萄

  葡萄熟了,村民笑了。

  散发阵阵香味的归东村葡萄酒

  村民挑着采摘下来的葡萄送至村中的冷库保鲜

  在冷库旁,村民对收上来的葡萄进行称重、装箱。

  归东村一角

  村民李红辉正在从容器中倒葡萄酒

  分享葡萄的甜美

  清晨6时,李金佑的闹钟“铃铃”响起。按下闹钟简单洗漱后,他便拿起剪刀、箩筐,戴上草帽沿着盘山小道向自己的葡萄园走去。他手上的剪刀快速精准地在葡萄藤上划过,一串串葡萄快速落入筐中,迎接着夏秋交替之日最后一场丰收的他,为自己加油鼓劲:“以前卖葡萄得靠车轮子,现在只要动动手指上网就可以了,再不加紧点收,怕是赶不及卖咯。”

  扳着手指算 致富有希望

  李金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的贫困户,目前依靠自己种植的3亩葡萄与茶叶实现了预脱贫。要说他手上的剪刀为何如此快速精准,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他还有一个不得不与时间赛跑的理由——今年7月柳州日报社联合村里打通了电商销售渠道。

  “以前自己用摩托车拉出去卖,一车拉不了多少斤,每次慢慢收都可以。现在不同了,村里的合作社搞电商,人家都是几百斤几千斤地往外运,如果手脚不麻利点就要落后咯,不信你看!”顺着李金佑手指方向望去,对面山腰上的葡萄园里布满了农户的身影,处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不到2个小时,李金佑已经装满6个箩筐的葡萄。他坐在山坡上,边用衣服擦汗,边扳着手指告诉记者:“搞电商是前几天开始的,就这几天时间我已经卖出了1000多斤的葡萄,现在园里还有1000多斤挂在藤上,估计就这几天可以卖完,这比之前没有电商的时候快了……你等等,我算算。”

  “今年差不多收了4000斤,从7月底开始,减掉电商的1000斤,还有藤上的1000斤……”突然,李金佑猛拍一下大腿兴奋地说:“快了起码4倍,不对,最少也快了5倍,对就是5倍以上。如果照这个速度下去,这两年我再扩种几亩都没问题。”

  李金佑只是归东村众多享受电商福利村民中的一员。这不,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贫困户李红辉正窝在自己的“葡萄酒研究室”里计算糖量、酒量的比例。他告诉记者:“从高中的时候我就有卖葡萄酒的想法,之前都是家里面自己酿来喝,我觉得口感比外面卖的葡萄酒要好,没那么涩。这一次村里搞电商,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把归东的葡萄酒推出去。只要能把握这次电商的机会,我一定能脱贫致富。”

  电商来帮忙 销到更远方

  据归东村党总支书龙秀昌介绍,归东村种植葡萄已有百年历史,早已名声在外。此前,为了能带动村里贫困户脱贫,在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并大力发展“架上葡萄、架下茶叶、茶下养鸡”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随着村民们不断扩大葡萄种植,归东村葡萄产量一片“汹涌澎湃”,可销量却“风平浪静”,龙秀昌与第一书记蔡立心生一计——何不改变传统自销模式,走当下最流行的电商渠道。

  思于心,践于行。敲定主意的龙秀昌、蔡立联系柳州日报社与当地邮政部门合作,搭建了电商直销平台以及邮政专运快线,并申请资金50余万元建设了最高可存储1.5万公斤葡萄的标准化冷库,一举攻破了葡萄的保鲜、运输、销售的难题,8月底,400箱1000余斤葡萄首次“搭乘”着邮政部门提供的专线专车,从归东村“跋山涉水”地来到了市区,并按下单地址逐一配送。用李红辉的话来说:“这就是给村里脱贫的希望插上了翅膀,飞向了致富的远方。”

  有了这双“翅膀”,归东村更是底气十足。蔡立告诉记者,2019年,村里计划新增种植茶叶50亩,其中乌牛早25亩、黄金芽25亩,完成油茶品改978亩;新增种植野生葡萄200亩,打造一个50亩野生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园区,扩大葡萄育苗基地规模;增加种稻养鱼150亩,建设鱼坑70个,养鸡6000羽,养牛150头,养猪500头……这些不断跳动的数字,垒起了2019年归东村168户730人脱贫摘帽的希望。

  谈及未来,不只是龙秀昌、蔡立信心满满,就连正在园里采摘葡萄的村民吴应香也充满希望:“以前逢年过节吃牛肉,现在只要再多努力一点,多种点葡萄茶叶,不管是吃牛肉、吃海虾、吃螃蟹都不是问题。” 本报记者 文鑫豪

  (照片均为记者 覃科 摄)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