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贫经验输出东盟 打造中国减贫“海外样板”

  我们在扶贫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

  ——习近平

  中国扶贫项目“走出去”的首次实践

  “种植大棚蔬菜让我家过上好日子。”威尔康说。

  威尔康是老挝万象市塞塔尼县金花村村民。该村自2016年以来,在广西扶贫项目的帮助下,作为大棚蔬菜种植推广基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致富产业,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老挝小有名气的蔬菜基地。

  从2015年起,广西进一步加强与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合作,在老挝万象市桑通县版索村和琅勃拉邦市象龙村开展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金花村开展中国-老挝减贫合作社区示范项目。“这是中国扶贫项目‘走出去’的首次实践,也是响应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东亚减贫合作倡议’的具体举措。”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交流培训处副处长汤闻博向记者介绍。

  曾经的金花村,村民生活靠每年种一季水稻,满足一家口粮,再加上外出打零工等,挣些零碎收入补助油盐开支。2016年,广西减贫专家来到金花村后,深入调研,并与村干村民广泛讨论后,帮助金花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起“避雨、避晒、避虫”的蔬菜大棚,制定轮流租用、贫困户优先的大棚管理机制,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联系蔬菜经销商到村收购。如今,种上大棚蔬菜的农户每年可获得折合人民币9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大棚蔬菜种植中来,甚至围绕大棚尝试露天种植蔬菜。

  琅勃拉邦市象龙村是中老减贫合作的一个项目村。当广西减贫专家组织村民自己选项目时,村民们一致要求首先解决饮水难问题。广西扶贫专家和老挝当地政府合力,在村民自愿的原则下,组织大家投工投劳,开挖、回填水沟4000米,铺设水管1.3万米,通过设计优化和群众参与,将饮水入户工程造价从预算的人民币200万元降低到67万元,从5公里外为象龙村引来符合饮用标准的山泉水,还将水管接到了每家每户。象龙村妇女主任阿安说:“过去村民们都要去琅勃拉邦市过泼水节,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用自家的水泼水祈福,过真正意义上的泼水节了。”

  截至目前,广西在老挝3个项目村共建设桥梁、村内道路、饮水入户、活动中心、卫生室、学校师生宿舍、太阳能路灯等16个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3400人受益;组建项目村农民合作组织,并开展养牛、大棚蔬菜、织布等项目活动,覆盖农户222户;累计老方项目人员培训9次、来华培训考察4次、“姐妹村”友好交流活动2期。

  打造中国减贫的“海外样板”

  “广西将脱贫攻坚实践经验运用到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问题,努力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打造中国减贫的‘海外样板’。”汤闻博说。

  汤闻博具体介绍,广西减贫专家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经验,帮助老挝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广西减贫专家在广西精准识别入户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老挝社情民意,形成涵盖住房、家电、农机、人均土地、子女教育、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等14大类22项指标的老挝项目区农户调查表,指导老挝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入户访谈,建立农户贫困信息档案,综合考虑老挝国定贫困标准,对全部农户贫困状况进行分类,在项目政策和活动上对贫困户和中低收入户予以倾斜支持。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扶贫队伍来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广西根据老挝实际情况,对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项目采用中老合作、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建立包括老挝国家、项目省(市)、县、村的四级项目管理机构,并引入社区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第三方监测评估等理念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适合老挝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具,指导老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规范实施项目。

  将村庄建设和群众能力提升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广西利用我国政府援外项目资金和自治区政府配套资金,在老挝3个项目村,实施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减贫合作示范项目,不断提升老挝项目村自我管理、持续发展的能力。

  老挝副总理本通高度评价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他表示,中国政府不仅在资金上提供支持,还在经验上、理念上、人才技术培训上提供支持,希望中老双方将项目建成典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这是维护好中老两国深厚友谊的具体体现。

  东盟多国为广西扶贫经验点赞

  在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广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成为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窗口,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更多交流让包括柬埔寨在内的东盟国家分享广西减贫经验,并从中借鉴成功做法。

  自2007年以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中国的永久举办地,先后举办了7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该论坛被纳入《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成为具有重要区域影响的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以及扩大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广西还承办了25期国际减贫经验研修班,70多个国家600多名减贫官员到广西学习交流,考察农村电商发展、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合作社运营等重点扶贫项目。多个国家的参训官员来函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广西扶贫经验对其国家减贫工作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在广西的实地走访,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官员吴赢敏对广西的减贫工作尤其是农村减贫战略体系、“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表示,会将这些减贫经验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发展中,并实行项目试点。

  在考察南宁市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后,泰国内政部规划与政策分析员阿图亚表示,要将“公司+产业+金融+贫困户”的产业合作模式带回去,结合泰国的实际推广应用。

  柳州市融安县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被印度尼西亚不少乡村借鉴。印尼农村、落后地区发展和移民部农村地区发展总司总司长苏利斯约里尼告诉记者,2019年他们又选派22名村长到广西学习减贫经验。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这样评价,广西积极搭建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分享脱贫经验,开展减贫合作,为加快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